柳州市鱼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6-12-26 14:32   

  

  

  第一章 乘风破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发展定位 

  ——区域性商业商务中心区。围绕滨江商业核心和水南现代都市两大空间板块,重点实施电子商务产业、汽车服务产业以及大型高端专业市场集聚区和商业综合体集群工程,夯实商贸服务业框架,不断丰富和完善新商圈,完善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商务服务功能,推动商贸商业服务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建成人气商气集聚、高端时尚、辐射力强的区域性商业商务中心。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洛维工业集中区搭建的“智慧园区”平台以及产城融合改造,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技术、信息和创新为抓手,加快工业智能化,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集聚化,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共同增值的融合性产业价值链,形成柳州市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传承柳州历史文化核心区。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地域特色饮食文化等资源,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大力发展具有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构建生态、时尚、休闲娱乐三大文化产业片区,树立文化特色品牌,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努力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山歌民俗文化,建设传承柳州历史文化核心区。

  ——柳州智慧城市先行区。运用信息通信、数据分析等手段初步实现城市智慧式的服务供给、治理和运行。完成智慧城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实施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系列智慧工程,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和便捷化水平,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智能水平,打造柳州智慧城市先行区。

  ——幸福宜居城区。深入开展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区空间布局,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集约、生态、人文、质量城市建设,提升城区内在品质和形象,加强生态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优化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环境,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建设成为充满魅力的幸福宜居城区。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城区承载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质量稳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充足,努力实现人民共享发展与和谐发展,确保与全市同步在自治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期间,以经济建设为主战场,努力构建五大空间功能板块:滨江商业核心板块、水南现代都市板块、荣军旧城环境提升板块、九头山产城融合板块、南片区工业和文化休闲旅游板块,实现区域经济创新提升发展。

  第二章 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发展新动力 

  一、加快构建创新体系 

  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在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产业、3D打印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不断加大重点产业领域技术研究和开发力度,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吸引集聚创新要素。加快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升级。完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建立科技孵化器、孵化园,建设一批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三、优化创新体制机制 

  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支持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第二节 构建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区域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以创客中心和创业平台,形成区域创业创新基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降低全社会创业门槛和成本。

  第三节 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 

  一、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 

  加快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围绕生物制药、新能源、节能环保、3D打印等高新技术产业。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建设人才小高地。加大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适应西江经济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复合型青年人才。

  二、加快人才结构调整 

  围绕辖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

  第四节 培育发展新动力 

  一、增强投资新动力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和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积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PPP模式)。加快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引导基金和PPP合作创新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发展。

  二、培育消费新市场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消费政策。依托“互联网+”,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信息产业。

  三、扩展发展新空间 

  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柳石路南片区拓展开发建设。加快修建静兰桥至海雅项目沿江道路,完善路网,发展“公交都市”和轻轨等公共交通时优先考虑市中心到白莲机场的交通布局。考虑到未来几年洛维工业集中区有越来越多的厂房企业落地,卧龙湖、海雅、响水河等旅游项目也会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步向该片区聚集,对该片区产业发展以及居住、商贸、社区、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在公共服务方面规划布局提前引入配套设施。

  第三章 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工业发展体系 

  第一节 构建“4+3+1”智能工业格局 

  实施“六大计划”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构建“4+3+1”智能工业格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即打造4个支柱产业,包括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电气仪表产业。

  “3”即培育发展3个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3D打印产业和食品深加工产业。

  “1”即以洛维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打造智能工业体系发展平台。

  第二节 打造智能支柱产业 

  一、智能装备制造业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引进先进的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引进国内先进科研院所的机器人项目,培育一批智能装备制造,将柳电电气打造成国家智能电网区域核心供应商。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

  把鱼峰区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提升至部件的生产,整体提升鱼峰区汽车配件和机械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及技术含量。积极引进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汽车电子及相关配套的项目,加快推进吉晨汽车电子、源创电喷、思诺线束等一批项目建设,与周边工业园区实现差异化发展。

  三、电子信息产业

  制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鱼峰区投资。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整合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大力引进如北斗产业联盟等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类产业。

  四、电气仪表产业

  利用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工业电子更新换代和产业转移的机遇,整合柳州工业电器和各类高低压柜资源,促进中特高压、佳力电工等企业发展壮大。引进苏粤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企业,促进北斗产业联盟、深圳电子协会企业项目落地及发展壮大,打造用电设备生产基地。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一、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金嗓子洛维新基地项目,培育壮大以吴大医药、广西金嗓子为骨干企业的生物医药产业。

  二、3D打印产业

  推进3D打印快速制造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专家团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3D打印制造创新中心。

  三、食品深加工产业

  推进常温方便米粉制品等食品制造业发展,以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协会会员企业为重点,组建螺蛳粉产业联盟,规划建设螺蛳粉产业园。

  第四节 建设智能工业集中区

  一、优化园区功能布局

  在洛维工业集中区内划分四大功能板块,高新技术工业区,主要布局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预应力等先进技术企业。创意研发核心区,布局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现代仓储物流区,建设社会化专业现代交通物流网络体系。主要布局金融综合性物流企业。景观区及休闲居住区。位于柳石路边及葡萄山东麓,布局螺蛳粉产业园及居民生活综合性服务设施。

  二、推进园区提质升级

  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及电气仪表四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生物医药、3D打印及食品深加工等三大新兴产业,支持工业设计、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4+3+2”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五节 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

  一、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以孵化器为重要载体,发展壮大辖区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上台阶、上规模。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重点培育和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企业发展壮大。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通过强优企业的龙头带动示范效应,全面提升鱼峰区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

  三、推动企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

  实施“中国制造2025”,抓住“互联网+”机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发展2.5产业,以制造业服务化为方向,在洛维工业集中区引进总部经济,将企业的总部留住。

  四、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重点扶持创新产品和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相融合。

  第六节 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扶持政策

  洛维园区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完善《鱼峰区人民政府工业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确保“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扶持资金逐年增长。

  二、加大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激发企业创新力为主导,以孵化器为载体,重点对工业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创新激励、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创新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三、强化企业服务

  除现行的区长企业接待日、中小企业服务月、重点企业直通车、政银企座谈会等制度外,依托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工程系统,在区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发挥鱼峰区企业网格化服务平台作用,实现政企间高效互动。

  四、加快人才培育引进

  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小高地”,鼓励和帮助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引进各类层次、高技能人才。设立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资金,有计划地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培养企业高管人员。

  五、鼓励发展非公有经济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落关科学发展观,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

  第四章 优质高效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第一节 构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调整优化“一心一带两节点”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企业定向集聚、生态发展。

  “一心”即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核心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创意研发、咨询、广告、物流、商贸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建设立足柳州、面向西江经济带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核心。

  “一带”即串联窑埠古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区、都乐岩-开元寺旅游区、大龙潭民族风情旅游区、立鱼峰城市休闲文化旅游区、海雅水域风情旅游区和滨江休闲文化旅游带的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带,是建设“传承柳州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产业载体,重点突出鱼峰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两节点”即卧龙湖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海雅柳江国际文化生态旅游港,重点发展都市休闲产业,推进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节 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高地

  一、工业设计产业

  以洛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促进工业设计中心的建设,推动汽车、机械产业工业研发设计产业发展。设立工业研发服务平台,为鱼峰区乃至柳州市工业产品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意创业产业

  着力优化创意创业环境,汇聚鱼峰区创新创业人才、技术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石尚1966文化艺术园、23°文化创意园,构建面向全市的创客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以“平台+人才+项目+资金”的孵化运营模式,推动“想法—原型—产品/商业模式—市场化”的运作。

  三、金融服务业

  探索科创通、科创贷等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助力实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积极引进金电联行等国内中小企业第三方企业融资征信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有效对接。

  四、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鱼峰区作为柳州南大门的区位优势,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五、汽车服务业

  依托东风柳汽、一汽柳特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区位交通的优势,建设燎原路和西江路汽车服务产业带,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采购中心和区域商品汽车集散中心。

  六、电子商务业

  积极利用“互联网+”,大力推进实施“电商柳州”系列重点工程,加速促进辖区各行业“触网上市”。打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集中、园区集聚”步伐。大力发展O2O、B2B、B2C、C2C电商模式。发挥鱼峰区制造业、特色食品加工业优势,在“阿里巴巴·柳州特色馆”“京东商城·柳州特产馆”集聚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

  第三节 打造区域性商业商务中心区

  一、加快城市商业提质升级

  以银泰城为核心,推进滨江商圈向现代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推进柳州华润中心等城市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进度。打造高端专业市场。重点推动屏山大道沿线专业市场改造、燎原——西江路汽车4S店集群的全面提升。建设特色主题购物中心,实施特色商业街建设工程,依托文庙、工博馆、窑埠古镇、太平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二、提升社区服务业

  实施便民商业完善工程,科学引导新建社区建筑底层规划商业业态,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商贸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平台,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便民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业体系。

  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集团上市公司总部、培育内源型总部企业,不断优化总部经济结构,扩大总部企业规模,增加总部企业数量,打造以CBD为核心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第四节 提升特色休闲旅游竞争力

  一、优化鱼峰旅游产品格局

  加快建设“六区一带”鱼峰特色旅游格局。窑埠古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区,支持鼓励窑埠古镇打造“中华老字号”特色商业街、美食一条街和观光夜市,与周边工博馆红街、石尚1966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形成有效串联和互动。都乐岩-开元寺旅游区,主要包括都乐岩风景区、开元寺、万聚山庄以及风景区周边村落,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区。大龙潭民族风情旅游区,打造成为代表整个柳州市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休闲旅游。立鱼峰城市休闲文化旅游区,以鱼峰公园、胡志明故居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为主体,推动太平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提档升级。海雅水域风情旅游区,策划水上主题公园、推进海雅柳江国际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方东响水河文化旅游地产项目。以白莲洞为核心,建设鱼峰区史前文化博物馆。滨江休闲文化旅游带,主要包括江滨公园、文庙、驾鹤书院、“百里柳江”等景点及周边道路及公共用地,以江滨公园为核心,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相结合的滨水开敞旅游带。

  二、提升鱼峰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加大南部片区的开发力度,着力引进大型主题公园,大力开发鱼峰区系列旅游产品。

  第五章 建设都市休闲观赏农业示范区

  建设卧龙湖生态农业旅游和海雅柳江国际文化生态旅游港,以绿色农业为载体,建立生态农业休闲区,打造高标准、高规格、高品质的县区级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打造新的消费热点。以南片区为重点,建设万聚农庄等优势农业观光旅游点。

  第六章 “智慧”引领,建设幸福宜居城区

  第一节 优化城区功能空间格局

  一、突出建设两个城区中心

  分别指柳石路南片区和水南片区。柳石路南片区,以洛维工业集中区为依托,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水南片区,以水南村整村改造为主要的重点,打造多功能的商务中心。

  二、科学建设两条城区发展轴

  城区发展主轴南起柳石路,连接燎原路,北至东环大道,由南至北将南片区、洛维片区、荣军片区、九头山片区、水南片区串联起来的贯穿鱼峰城区的发展主轴。城区发展副轴西起屏山大道,连接西江路,东至静兰大桥。形成一条纵主轴一条横副轴的发展格局。

  三、重点统筹发展五大功能板块

  ——滨江商业核心板块。该板块南北走向为柳江南岸至屏山大道以北,东西走向为河南桥头至文昌桥头的百里柳江南岸沿线,直至文昌西片区的新商业中心。打造成为鱼峰区高端购物圈与滨江休闲带相融合的城市滨江商业核心区。

  ——水南现代都市板块:以文昌路、静兰路、东环大道和西江路包围而成的水南片区为主,辐射周边附近区域。主要发展商务写字楼、金融保险业、高档住宅、精品百货、星级宾馆、高端汽车4S店集群等产业,形成一大批高档办公楼宇和汽车会展中心,加强该区域的行政、商务、会展三大功能。

  ——荣军旧城环境提升板块:主要包括荣军路、屏山大道两侧周边区域,重点推进屏山小区旧城改造项目。主要发展便民商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为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生活服务功能。

  ——九头山产城融合板块:主要包括九头山路和白云路两侧的地块,重点推进小冶炼地块的开发及市技工学校的搬迁工作。主要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以及包括创意研发、工程设计、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广告营销、人事培训、物流仓储、物业保安等相关为全市各行各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态,加强该区域产业服务功能,打造成为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南片区工业和文化休闲旅游板块:南片区的工业部分主要范围是洛维工业集中区内,主要发展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物流、金融、工业设计、创客创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南片区的文化休闲旅游部分主要包括龙潭、洛维、都乐、响水河四个区域,主要发展以旅游、休闲、文化为主的大型项目和发展特色都市近郊休闲农家乐,打造柳州市城市后花园。

  第二节 夯实城区基础设施

  一、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改造柳石路、燎原路,提升道路通达能力。积极推动白云大桥及白云路改造项目建设。推动柳石路龙潭路口至银桐路隧道工程和龙潭路大美天地穿银仔山至航一路隧道工程,柳石片区、荣军片区与银山片区的隧道通道工程。

  加快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打通断头路,提高路网密度,推动改造炮团路东段、乐群路、龙泉路、荣新路西段等辖区道路,新建静兰桥至碧芙蓉景区沿江景观大道、茅山路北段道路、柳石路东七路及鸡山隧道、蟠龙山公园至窑埠古镇支路、荣军路至燎原市场支路等工程项目,推动建设柳石路下穿银桐路通道、银桐路口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

  完善小街巷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畅通路网。加快推进辖区小街巷建设改造,积极开展小街巷及村屯公路建设与维护,逐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加快打通小街巷断头路,进一步完善小街巷各路网间的衔接,提升路网的整体通达能力和群众出行效率。

  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市政管网建设改造力度。加强城市供水、排水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其他配套市政设施建设,确保鱼峰区内市政设施完善并保持正常运转。

  三、统筹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合理配置辖区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管理和保障体系。加强行政管理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街道办事处、社区办公用房,提高行政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节 建设柳州智慧城市先行区

  一、构建智慧城区发展框架

  建成“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七大应用”的智慧城区发展框架。

  “一个中心”:建设鱼峰区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资源互通共享。

  “两个平台”:一是建设鱼峰区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分阶段形成智慧城市云平台,促进教育、文化、医疗等信息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二是建设鱼峰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地理信息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土地、人口等方面的共享应用。

  “七大应用”:一是智慧城管工程系统;二是智慧教育系统;三是智慧养老系统;四是智慧政务工程系;五是智慧社区工程系统;六是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工程系统;七是柳州市“市民卡”系统工程。

  二、夯实智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建设城区大数据中心

  以“鱼峰区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工程为抓手,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促进资源共享。

  四、建设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依托鱼峰区的公共信息化平台与公共基础数据库,构建覆盖城市的智慧应用体系。

  第四节 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区

  一、加大旧城改造

  综合整治老城区。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围绕“生态村”建设目标,完善城中村改造组织管理体系。加快实施国有土地棚户区改造。拓宽渠道,扩大改造覆盖面,加强旧房、旧厂、老旧小区等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二、规范新片区建设

  设置开发红线,严格控制柳石路南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建设标准过度超前。加快洛维工业集中区向智能化转型,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为促进人口集聚、发展服务经济拓展空间。

  第五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六节 推进新型城区建设

  一、建设集约可持续城市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区建设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城区集约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生态城市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城区产业转型升级,严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发展。

  三、建设人文特色城市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

  四、建设质量强区

  坚持质量优先、民生为本、宏观着眼、统筹谋划的原则,围绕“四大质量”建设,推进产品、工程、环境、服务等重点领域的质量建设,重点解决食品、药品、农产品以及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面提升整体质量水平。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第七节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政策制度

  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强城镇化发展的活力动力。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和人口信息管理制度。

  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拓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渠道,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七章 绿色低碳,打造“生态鱼峰”

  第一节 建设主体功能区明确生态保护空间

  着力构建“一廊一带两屏”生态空间格局。一廊,即沿柳江两岸的绿色走廊,打造银河状的沿江生态系统。一带,即环城绿化带,沿带加大苗圃、花圃的建设,丰富树种选择,实施环城生态景观绿化带工程,打造城区间连接的绿色纽带。两屏,即以鱼峰区北部、中南部为主要区域的两个生态屏障,重点抓好区域内绿化工作,建好大龙潭、蟠龙山2个重点生态景区。

  第二节 推广节能减排降耗

  围绕“绿色清洁生产”,加快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抓好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实现从源头保障生态安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力争节能减排目标全面达标。

  第三节 加强环境保护与防治

  重点推进水、大气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有效提升全区环境质量。

  一、着力打造“鱼峰蓝”

  加大城区范围内扬尘污染、燃煤及粉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等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

  二、改善水环境质量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污染突发事件的监控。坚决取缔在辖区河段内的直接排污口,实施城镇生活污水整治处理工程。强化鱼峰区工业园区废水的集中处理与综合利用,完善工业污水管网,开展工业集中区污染整治示范。

  三、提升居民憩息环境品质

  深入实施“绿地行动”,推进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绿地化、水系洁净化建设,优化绿地布局,拓展绿色空间。

  第四节 推广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

  全面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研究、开发和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节约型社会。

  第五节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水资源管理、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监管与监测、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

  第八章 民生为本,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第一节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水平

  一、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险体系,落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二、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推进莲花城保障房建设项目,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原灯泡厂地块危旧房改造,加快合金材料厂宿舍区等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改善企业职工居住条件;配合市级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救助政策有效衔接,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第二节 推进健康鱼峰建设

  一、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天马、驾鹤、荣军、箭盘山、麒麟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健全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快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基层医疗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推进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的逐利机制。

  第三节 促进就业创业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扩大就业渠道,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增强小微企业就业能力,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监察执法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功能,着力构建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就业网络建设,建立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就业失业实名制数据库。

  第四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优化人口环境,争创自治区计划生育工作模范县区。

  第五节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一批幼儿园,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建成“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有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推进荣军片区、水南片区等地区学校标准化建设,解决辖区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建立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权利。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着实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加强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二、构建现代教育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区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政府教育目标责任制度,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积极为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区建设,打造智慧校园。重点推进教育信息网络的覆盖,进一步优化学校信息化基础网络环境,大力提高中小学生机比、师机比,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配备面向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搭建空中课堂,建设独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四、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教育保障机制、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教育体制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九章 繁荣文化,建设传承柳州历史文化核心区

  第一节 传承与发扬柳州历史文化

  将鱼峰区建设成为柳州市历史文化延续、传承和展示的核心区。夯实柳州历史文化理论基础,加快成立鱼峰区历史文化课题组,加大“鱼峰歌圩”、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推进智慧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民间的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传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增强媒体对文化的传播的作用。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策划设计出鱼峰区集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购物美食度假、文博艺术欣赏体验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休闲娱乐产业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第三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城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推进“鱼峰歌圩”文化设施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第四节 全面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全民道德建设,在全区深入开展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及宣传,形成人人讲道德、个个讲礼貌、时时讲秩序、处处讲形象的良好氛围。

  第十章 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扩展发展空间

  第一节 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动力

  一、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

  二、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四、构建诚信市场

  第二节 开放引领构建合作共赢新局面

  一、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机制体制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国家级平台,加快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探索跨省区域合作与开放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

  二、扩展对外合作新空间

  完善开放服务平台,突出抓好鱼峰区商务区总部金融、会展等功能建设,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企业开展大宗现货商品网上交易。

  第十一章 创新治理,打造“法治鱼峰”

  第一节 全面推进法治鱼峰建设

  一、建设法治政府

  二、建设法治社会

  第二节 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二、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体制

  三、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历史规划(归档供查阅)

柳州市鱼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

  

  

  第一章 乘风破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发展定位 

  ——区域性商业商务中心区。围绕滨江商业核心和水南现代都市两大空间板块,重点实施电子商务产业、汽车服务产业以及大型高端专业市场集聚区和商业综合体集群工程,夯实商贸服务业框架,不断丰富和完善新商圈,完善金融、贸易、服务、展览、咨询等商务服务功能,推动商贸商业服务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建成人气商气集聚、高端时尚、辐射力强的区域性商业商务中心。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洛维工业集中区搭建的“智慧园区”平台以及产城融合改造,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技术、信息和创新为抓手,加快工业智能化,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集聚化,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共同增值的融合性产业价值链,形成柳州市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传承柳州历史文化核心区。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地域特色饮食文化等资源,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大力发展具有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构建生态、时尚、休闲娱乐三大文化产业片区,树立文化特色品牌,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努力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山歌民俗文化,建设传承柳州历史文化核心区。

  ——柳州智慧城市先行区。运用信息通信、数据分析等手段初步实现城市智慧式的服务供给、治理和运行。完成智慧城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实施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系列智慧工程,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和便捷化水平,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和智能水平,打造柳州智慧城市先行区。

  ——幸福宜居城区。深入开展城镇化建设,优化城区空间布局,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集约、生态、人文、质量城市建设,提升城区内在品质和形象,加强生态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优化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环境,提高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建设成为充满魅力的幸福宜居城区。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城区承载能力和智能化水平质量稳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充足,努力实现人民共享发展与和谐发展,确保与全市同步在自治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期间,以经济建设为主战场,努力构建五大空间功能板块:滨江商业核心板块、水南现代都市板块、荣军旧城环境提升板块、九头山产城融合板块、南片区工业和文化休闲旅游板块,实现区域经济创新提升发展。

  第二章 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发展新动力 

  一、加快构建创新体系 

  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在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产业、3D打印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不断加大重点产业领域技术研究和开发力度,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围绕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服务水平。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吸引集聚创新要素。加快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升级。完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建立科技孵化器、孵化园,建设一批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三、优化创新体制机制 

  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支持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第二节 构建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区域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以创客中心和创业平台,形成区域创业创新基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降低全社会创业门槛和成本。

  第三节 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 

  一、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 

  加快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围绕生物制药、新能源、节能环保、3D打印等高新技术产业。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建设人才小高地。加大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适应西江经济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复合型青年人才。

  二、加快人才结构调整 

  围绕辖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

  第四节 培育发展新动力 

  一、增强投资新动力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和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积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PPP模式)。加快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引导基金和PPP合作创新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发展。

  二、培育消费新市场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消费政策。依托“互联网+”,发展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信息产业。

  三、扩展发展新空间 

  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柳石路南片区拓展开发建设。加快修建静兰桥至海雅项目沿江道路,完善路网,发展“公交都市”和轻轨等公共交通时优先考虑市中心到白莲机场的交通布局。考虑到未来几年洛维工业集中区有越来越多的厂房企业落地,卧龙湖、海雅、响水河等旅游项目也会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步向该片区聚集,对该片区产业发展以及居住、商贸、社区、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在公共服务方面规划布局提前引入配套设施。

  第三章 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工业发展体系 

  第一节 构建“4+3+1”智能工业格局 

  实施“六大计划”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构建“4+3+1”智能工业格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即打造4个支柱产业,包括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电气仪表产业。

  “3”即培育发展3个新兴产业,包括生物医药、3D打印产业和食品深加工产业。

  “1”即以洛维工业集中区为载体,打造智能工业体系发展平台。

  第二节 打造智能支柱产业 

  一、智能装备制造业 

  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引进先进的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方式,加快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引进国内先进科研院所的机器人项目,培育一批智能装备制造,将柳电电气打造成国家智能电网区域核心供应商。

  二、汽车零部件产业

  把鱼峰区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提升至部件的生产,整体提升鱼峰区汽车配件和机械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及技术含量。积极引进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汽车电子及相关配套的项目,加快推进吉晨汽车电子、源创电喷、思诺线束等一批项目建设,与周边工业园区实现差异化发展。

  三、电子信息产业

  制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鱼峰区投资。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整合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大力引进如北斗产业联盟等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类产业。

  四、电气仪表产业

  利用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工业电子更新换代和产业转移的机遇,整合柳州工业电器和各类高低压柜资源,促进中特高压、佳力电工等企业发展壮大。引进苏粤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企业,促进北斗产业联盟、深圳电子协会企业项目落地及发展壮大,打造用电设备生产基地。

  第三节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一、生物医药产业

  依托金嗓子洛维新基地项目,培育壮大以吴大医药、广西金嗓子为骨干企业的生物医药产业。

  二、3D打印产业

  推进3D打印快速制造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具有先进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专家团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3D打印制造创新中心。

  三、食品深加工产业

  推进常温方便米粉制品等食品制造业发展,以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协会会员企业为重点,组建螺蛳粉产业联盟,规划建设螺蛳粉产业园。

  第四节 建设智能工业集中区

  一、优化园区功能布局

  在洛维工业集中区内划分四大功能板块,高新技术工业区,主要布局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预应力等先进技术企业。创意研发核心区,布局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现代仓储物流区,建设社会化专业现代交通物流网络体系。主要布局金融综合性物流企业。景观区及休闲居住区。位于柳石路边及葡萄山东麓,布局螺蛳粉产业园及居民生活综合性服务设施。

  二、推进园区提质升级

  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及电气仪表四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生物医药、3D打印及食品深加工等三大新兴产业,支持工业设计、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4+3+2”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五节 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

  一、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以孵化器为重要载体,发展壮大辖区小微企业,促进小微企业上台阶、上规模。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重点培育和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企业发展壮大。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通过强优企业的龙头带动示范效应,全面提升鱼峰区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

  三、推动企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

  实施“中国制造2025”,抓住“互联网+”机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发展2.5产业,以制造业服务化为方向,在洛维工业集中区引进总部经济,将企业的总部留住。

  四、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重点扶持创新产品和关键技术,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产业相融合。

  第六节 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扶持政策

  洛维园区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完善《鱼峰区人民政府工业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确保“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扶持资金逐年增长。

  二、加大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激发企业创新力为主导,以孵化器为载体,重点对工业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创新激励、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创新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三、强化企业服务

  除现行的区长企业接待日、中小企业服务月、重点企业直通车、政银企座谈会等制度外,依托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工程系统,在区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发挥鱼峰区企业网格化服务平台作用,实现政企间高效互动。

  四、加快人才培育引进

  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小高地”,鼓励和帮助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引进各类层次、高技能人才。设立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资金,有计划地为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培养企业高管人员。

  五、鼓励发展非公有经济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面落关科学发展观,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

  第四章 优质高效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第一节 构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

  调整优化“一心一带两节点”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企业定向集聚、生态发展。

  “一心”即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核心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创意研发、咨询、广告、物流、商贸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建设立足柳州、面向西江经济带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核心。

  “一带”即串联窑埠古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区、都乐岩-开元寺旅游区、大龙潭民族风情旅游区、立鱼峰城市休闲文化旅游区、海雅水域风情旅游区和滨江休闲文化旅游带的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带,是建设“传承柳州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的重要产业载体,重点突出鱼峰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旅游文化融合发展。

  “两节点”即卧龙湖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海雅柳江国际文化生态旅游港,重点发展都市休闲产业,推进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节 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高地

  一、工业设计产业

  以洛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促进工业设计中心的建设,推动汽车、机械产业工业研发设计产业发展。设立工业研发服务平台,为鱼峰区乃至柳州市工业产品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意创业产业

  着力优化创意创业环境,汇聚鱼峰区创新创业人才、技术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石尚1966文化艺术园、23°文化创意园,构建面向全市的创客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以“平台+人才+项目+资金”的孵化运营模式,推动“想法—原型—产品/商业模式—市场化”的运作。

  三、金融服务业

  探索科创通、科创贷等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助力实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积极引进金电联行等国内中小企业第三方企业融资征信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有效对接。

  四、现代物流业

  充分发挥鱼峰区作为柳州南大门的区位优势,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五、汽车服务业

  依托东风柳汽、一汽柳特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和区位交通的优势,建设燎原路和西江路汽车服务产业带,打造汽车及零部件采购中心和区域商品汽车集散中心。

  六、电子商务业

  积极利用“互联网+”,大力推进实施“电商柳州”系列重点工程,加速促进辖区各行业“触网上市”。打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集中、园区集聚”步伐。大力发展O2O、B2B、B2C、C2C电商模式。发挥鱼峰区制造业、特色食品加工业优势,在“阿里巴巴·柳州特色馆”“京东商城·柳州特产馆”集聚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

  第三节 打造区域性商业商务中心区

  一、加快城市商业提质升级

  以银泰城为核心,推进滨江商圈向现代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推进柳州华润中心等城市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进度。打造高端专业市场。重点推动屏山大道沿线专业市场改造、燎原——西江路汽车4S店集群的全面提升。建设特色主题购物中心,实施特色商业街建设工程,依托文庙、工博馆、窑埠古镇、太平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二、提升社区服务业

  实施便民商业完善工程,科学引导新建社区建筑底层规划商业业态,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商贸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平台,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便民服务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业体系。

  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集团上市公司总部、培育内源型总部企业,不断优化总部经济结构,扩大总部企业规模,增加总部企业数量,打造以CBD为核心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第四节 提升特色休闲旅游竞争力

  一、优化鱼峰旅游产品格局

  加快建设“六区一带”鱼峰特色旅游格局。窑埠古镇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区,支持鼓励窑埠古镇打造“中华老字号”特色商业街、美食一条街和观光夜市,与周边工博馆红街、石尚1966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形成有效串联和互动。都乐岩-开元寺旅游区,主要包括都乐岩风景区、开元寺、万聚山庄以及风景区周边村落,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区。大龙潭民族风情旅游区,打造成为代表整个柳州市少数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休闲旅游。立鱼峰城市休闲文化旅游区,以鱼峰公园、胡志明故居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为主体,推动太平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业态提档升级。海雅水域风情旅游区,策划水上主题公园、推进海雅柳江国际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方东响水河文化旅游地产项目。以白莲洞为核心,建设鱼峰区史前文化博物馆。滨江休闲文化旅游带,主要包括江滨公园、文庙、驾鹤书院、“百里柳江”等景点及周边道路及公共用地,以江滨公园为核心,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相结合的滨水开敞旅游带。

  二、提升鱼峰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加大南部片区的开发力度,着力引进大型主题公园,大力开发鱼峰区系列旅游产品。

  第五章 建设都市休闲观赏农业示范区

  建设卧龙湖生态农业旅游和海雅柳江国际文化生态旅游港,以绿色农业为载体,建立生态农业休闲区,打造高标准、高规格、高品质的县区级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打造新的消费热点。以南片区为重点,建设万聚农庄等优势农业观光旅游点。

  第六章 “智慧”引领,建设幸福宜居城区

  第一节 优化城区功能空间格局

  一、突出建设两个城区中心

  分别指柳石路南片区和水南片区。柳石路南片区,以洛维工业集中区为依托,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水南片区,以水南村整村改造为主要的重点,打造多功能的商务中心。

  二、科学建设两条城区发展轴

  城区发展主轴南起柳石路,连接燎原路,北至东环大道,由南至北将南片区、洛维片区、荣军片区、九头山片区、水南片区串联起来的贯穿鱼峰城区的发展主轴。城区发展副轴西起屏山大道,连接西江路,东至静兰大桥。形成一条纵主轴一条横副轴的发展格局。

  三、重点统筹发展五大功能板块

  ——滨江商业核心板块。该板块南北走向为柳江南岸至屏山大道以北,东西走向为河南桥头至文昌桥头的百里柳江南岸沿线,直至文昌西片区的新商业中心。打造成为鱼峰区高端购物圈与滨江休闲带相融合的城市滨江商业核心区。

  ——水南现代都市板块:以文昌路、静兰路、东环大道和西江路包围而成的水南片区为主,辐射周边附近区域。主要发展商务写字楼、金融保险业、高档住宅、精品百货、星级宾馆、高端汽车4S店集群等产业,形成一大批高档办公楼宇和汽车会展中心,加强该区域的行政、商务、会展三大功能。

  ——荣军旧城环境提升板块:主要包括荣军路、屏山大道两侧周边区域,重点推进屏山小区旧城改造项目。主要发展便民商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为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生活服务功能。

  ——九头山产城融合板块:主要包括九头山路和白云路两侧的地块,重点推进小冶炼地块的开发及市技工学校的搬迁工作。主要发展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以及包括创意研发、工程设计、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广告营销、人事培训、物流仓储、物业保安等相关为全市各行各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态,加强该区域产业服务功能,打造成为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南片区工业和文化休闲旅游板块:南片区的工业部分主要范围是洛维工业集中区内,主要发展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物流、金融、工业设计、创客创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南片区的文化休闲旅游部分主要包括龙潭、洛维、都乐、响水河四个区域,主要发展以旅游、休闲、文化为主的大型项目和发展特色都市近郊休闲农家乐,打造柳州市城市后花园。

  第二节 夯实城区基础设施

  一、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改造柳石路、燎原路,提升道路通达能力。积极推动白云大桥及白云路改造项目建设。推动柳石路龙潭路口至银桐路隧道工程和龙潭路大美天地穿银仔山至航一路隧道工程,柳石片区、荣军片区与银山片区的隧道通道工程。

  加快完善城市路网系统,打通断头路,提高路网密度,推动改造炮团路东段、乐群路、龙泉路、荣新路西段等辖区道路,新建静兰桥至碧芙蓉景区沿江景观大道、茅山路北段道路、柳石路东七路及鸡山隧道、蟠龙山公园至窑埠古镇支路、荣军路至燎原市场支路等工程项目,推动建设柳石路下穿银桐路通道、银桐路口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

  完善小街巷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畅通路网。加快推进辖区小街巷建设改造,积极开展小街巷及村屯公路建设与维护,逐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加快打通小街巷断头路,进一步完善小街巷各路网间的衔接,提升路网的整体通达能力和群众出行效率。

  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市政管网建设改造力度。加强城市供水、排水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其他配套市政设施建设,确保鱼峰区内市政设施完善并保持正常运转。

  三、统筹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合理配置辖区公共服务设施,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管理和保障体系。加强行政管理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街道办事处、社区办公用房,提高行政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节 建设柳州智慧城市先行区

  一、构建智慧城区发展框架

  建成“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七大应用”的智慧城区发展框架。

  “一个中心”:建设鱼峰区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信息基础设施资源互通共享。

  “两个平台”:一是建设鱼峰区社会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分阶段形成智慧城市云平台,促进教育、文化、医疗等信息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二是建设鱼峰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地理信息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土地、人口等方面的共享应用。

  “七大应用”:一是智慧城管工程系统;二是智慧教育系统;三是智慧养老系统;四是智慧政务工程系;五是智慧社区工程系统;六是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工程系统;七是柳州市“市民卡”系统工程。

  二、夯实智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建设城区大数据中心

  以“鱼峰区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工程为抓手,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促进资源共享。

  四、建设智慧城市应用体系

  依托鱼峰区的公共信息化平台与公共基础数据库,构建覆盖城市的智慧应用体系。

  第四节 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区

  一、加大旧城改造

  综合整治老城区。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围绕“生态村”建设目标,完善城中村改造组织管理体系。加快实施国有土地棚户区改造。拓宽渠道,扩大改造覆盖面,加强旧房、旧厂、老旧小区等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二、规范新片区建设

  设置开发红线,严格控制柳石路南片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建设标准过度超前。加快洛维工业集中区向智能化转型,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为促进人口集聚、发展服务经济拓展空间。

  第五节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六节 推进新型城区建设

  一、建设集约可持续城市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区建设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城区集约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生态城市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构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加快城区产业转型升级,严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发展。

  三、建设人文特色城市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

  四、建设质量强区

  坚持质量优先、民生为本、宏观着眼、统筹谋划的原则,围绕“四大质量”建设,推进产品、工程、环境、服务等重点领域的质量建设,重点解决食品、药品、农产品以及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全面提升整体质量水平。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第七节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政策制度

  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强城镇化发展的活力动力。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和人口信息管理制度。

  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拓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保障渠道,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七章 绿色低碳,打造“生态鱼峰”

  第一节 建设主体功能区明确生态保护空间

  着力构建“一廊一带两屏”生态空间格局。一廊,即沿柳江两岸的绿色走廊,打造银河状的沿江生态系统。一带,即环城绿化带,沿带加大苗圃、花圃的建设,丰富树种选择,实施环城生态景观绿化带工程,打造城区间连接的绿色纽带。两屏,即以鱼峰区北部、中南部为主要区域的两个生态屏障,重点抓好区域内绿化工作,建好大龙潭、蟠龙山2个重点生态景区。

  第二节 推广节能减排降耗

  围绕“绿色清洁生产”,加快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抓好企业节能技改项目,实现从源头保障生态安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力争节能减排目标全面达标。

  第三节 加强环境保护与防治

  重点推进水、大气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有效提升全区环境质量。

  一、着力打造“鱼峰蓝”

  加大城区范围内扬尘污染、燃煤及粉尘污染、机动车排气污染等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巩固和提高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成果。

  二、改善水环境质量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污染突发事件的监控。坚决取缔在辖区河段内的直接排污口,实施城镇生活污水整治处理工程。强化鱼峰区工业园区废水的集中处理与综合利用,完善工业污水管网,开展工业集中区污染整治示范。

  三、提升居民憩息环境品质

  深入实施“绿地行动”,推进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绿地化、水系洁净化建设,优化绿地布局,拓展绿色空间。

  第四节 推广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

  全面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研究、开发和利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构建节约型社会。

  第五节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水资源管理、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监管与监测、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

  第八章 民生为本,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第一节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水平

  一、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险体系,落实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

  二、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推进莲花城保障房建设项目,实施危旧房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原灯泡厂地块危旧房改造,加快合金材料厂宿舍区等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改善企业职工居住条件;配合市级保障性住房建设,重点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

  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救助政策有效衔接,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第二节 推进健康鱼峰建设

  一、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天马、驾鹤、荣军、箭盘山、麒麟等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健全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快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基层医疗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推进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的逐利机制。

  第三节 促进就业创业

  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扩大就业渠道,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增强小微企业就业能力,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监察执法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服务功能,着力构建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就业网络建设,建立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就业失业实名制数据库。

  第四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优化人口环境,争创自治区计划生育工作模范县区。

  第五节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新建一批幼儿园,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建成“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有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

  推进荣军片区、水南片区等地区学校标准化建设,解决辖区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建立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家庭贫困学生等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权利。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着实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加强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二、构建现代教育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区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政府教育目标责任制度,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各项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积极为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区建设,打造智慧校园。重点推进教育信息网络的覆盖,进一步优化学校信息化基础网络环境,大力提高中小学生机比、师机比,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配备面向学生发展的信息化学习设施和体验设施。搭建空中课堂,建设独具特色的数字化校园。

  四、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教育保障机制、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教育体制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

  第九章 繁荣文化,建设传承柳州历史文化核心区

  第一节 传承与发扬柳州历史文化

  将鱼峰区建设成为柳州市历史文化延续、传承和展示的核心区。夯实柳州历史文化理论基础,加快成立鱼峰区历史文化课题组,加大“鱼峰歌圩”、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推进智慧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民间的优秀文化。加强文化传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增强媒体对文化的传播的作用。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策划设计出鱼峰区集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购物美食度假、文博艺术欣赏体验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休闲娱乐产业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推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第三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城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推进“鱼峰歌圩”文化设施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第四节 全面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全民道德建设,在全区深入开展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及宣传,形成人人讲道德、个个讲礼貌、时时讲秩序、处处讲形象的良好氛围。

  第十章 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扩展发展空间

  第一节 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动力

  一、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

  二、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四、构建诚信市场

  第二节 开放引领构建合作共赢新局面

  一、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机制体制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这一国家级平台,加快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探索跨省区域合作与开放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

  二、扩展对外合作新空间

  完善开放服务平台,突出抓好鱼峰区商务区总部金融、会展等功能建设,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企业开展大宗现货商品网上交易。

  第十一章 创新治理,打造“法治鱼峰”

  第一节 全面推进法治鱼峰建设

  一、建设法治政府

  二、建设法治社会

  第二节 完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二、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体制

  三、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