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6月12日
聚焦柳州县域经济系列报道之鱼峰篇
“我们现有的两个厂区都在满负荷生产,根据发展需要,目前正在着手第三个厂区的建设。下一步还将规划第四个厂区以及‘公司+文旅’的长远发展。”6月6日,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杨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下一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鱼峰区是柳州市的经济、旅游、文化和交通中心,工业底蕴雄厚,素有“柳州工业摇篮”的美誉。今年以来,鱼峰区聚焦服务,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持续发力,推动工业经济稳中有进。1—3月,辖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7.23亿元,同比增长6.3%,特别是作为优势产业的螺蛳粉产业,同比增长14%,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军。
连日来,记者走进鱼峰区相关企业和工业园区,感受工业经济发展的韧劲和干劲。
深挖潜力优势,产能再提升
作为全国最大的袋装螺蛳粉生产基地,今年鱼峰区建立龙头企业“一企一策”产能挖潜机制,力促重点企业开拓线下和海外市场,全年的目标为同比增长20%以上。
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是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在柳州建立的螺蛳粉工厂,主要生产微念旗下品牌螺蛳粉。由于市场持续攀升,1—5月,该公司产能提升42%。
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包华武 摄
位于柳州螺蛳粉产业园的广西柳螺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也在2023年加入微念,现更名为广西兴农微念食品有限公司。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袋装螺蛳粉市场,该公司“剑走偏锋”,深耕实体供应链,生产螺蛳粉餐饮业各种素菜、汤底料、辣椒油等原料。
目前,兴农微念已与经销商合作,在全国建立20个前置仓,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华中、西南、西北等大部分城市。“我们在柳州生产的各种原料批量发往各前置仓,并从前置仓及时快捷地配送到各区域的客户手中。如果产品有何后续问题,业务员也能第一时间跟进处理。”该公司销售总监邹凯介绍,差异化发展让公司产值以每年超30%的速度增长。
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接待研学团。包华武 摄
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包华武 摄
而在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智能产业园,前来研学或参观的团体络绎不绝,1—4月已接待学生、游客4.2万人次。自去年4月底开放以来,该公司共接待近1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超400万元。
“单日接待多则上千人,少则数百人。”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直说,工业旅游除了带来直接收益,还是对企业最好的宣传,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顾客忠诚度。
据了解,该公司还针对实体店螺蛳粉代购,新开发出百分百还原实体店口味的冰鲜螺蛳粉,刚推出一个月就卖出20万袋。
实施激励方案,企业再增效
数字化时代,新质生产力是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先进生产力。通过自主研发的汽车线束数字化车间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柳州稳远电气有限公司将整车线束年度产能从6万台套提升至10万台套。
“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过程控制、质量追溯、效率提供、管理规范等诸多升级。”该公司总经理高兵介绍,经前期布局和研发,公司今年从只配套商用车变为商乘并举,在原来主供东风柳汽、长沙超卡、奇瑞贵州基地等基础上,又拿下了北汽股份乘用车线束订单。为扩充产能,公司新租了一栋3层的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产线和招聘员工。
柳州稳远电气有限公司工人忙着生产赶订单。谢永辉 摄
柳州稳远电气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操作数字化设备。谢永辉 摄
借助信息化系统,各个生产环节都可通过二维码监管和溯源。谢永辉 摄
生产车间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各环节信息。谢永辉 摄
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该公司于2023年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年内可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包括降低至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扶持与激励,对企业加大创新研发起到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高兵说。
今年以来,鱼峰区工信部门累计组织19家工业企业申领各级扶持资金505万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同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5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智改数转”诊断。
该区还制定并实施稳经济促发展激励方案,设立行业引领、平稳发展、追求进步、项目领航四类奖项,综合考虑企业规模与发展增速,全方位激励辖区企业提质增效。目前,第一季度激励名单评定及奖励兑现工作已完成,包括柳州稳远电气有限公司在内的47家企业获得奖励资金。
“我们将始终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核心,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动态优化评选标准,确保激励措施精准高效,持续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鱼峰区发改局局长俞灵远表示。
提升硬件服务,企业再降本
鱼峰区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其中,食品、制药企业都是用热大户。不过,由于2020年柳州市政府才明确了园区现在的产业定位,园区并未建设集中供热管网。入驻企业用热主要靠天然气,成本较高,对集中供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此,园区管委会积极对接柳州康恒新能源有限公司,谋划供热项目。2023年9月,园区移动供热车正式上岗,负责供热项目的柳州新碳热力能源有限公司投入运营。移动供热车利用生活垃圾在焚烧炉内经高温燃烧产生的热能,为园区急需用热企业提供蒸汽热源,逐步替代天然气锅炉,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截至去年底,已向用热企业供热约2.54万吨,帮助企业节约成本超200万元。
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工人忙生产。包华武 摄
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自动包装线。包华武 摄
柳州稳远电气有限公司工人通过电子图纸开展产品监测。包华武 摄
与此同时,供热管网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我们已完成设计和施工单位招标,即将开工建设,按计划将在11月前实现竣工供热。”柳州新碳热力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强华介绍,园区在规划过程中给予积极指导,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并解决了公司办公场所问题,帮助与用热企业对接,保障项目顺利快速推进。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达到设计能力后,年产值约1亿元,每吨蒸汽可降低约160元,将改善企业的供热便利性,提升园区的营商环境和工业效率,对园区企业的发展和招商提供用能支持。
“我们通过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协调资源解决困难,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俞灵远说。据悉,今年,鱼峰区持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1—5月区领导走访191家企业,部门自行走访196次,收集问题138个,已解决83个,正在解决42个,报上级协调29个。
人物访谈
稳经济推项目 促升级优环境
——访柳州市鱼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彭继军
“今年以来,鱼峰区上下围绕柳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新春第一会’作出的具体部署,坚持强工业、兴产业、促发展,全力打造柳州市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切实将实干精神贯穿工作始终,以实际成果回应人民期待。”近日,柳州市鱼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彭继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以来,鱼峰区共推进“七个一批”产业项目63个,总投资374亿元;一季度工业7个行业分类中71%实现正增长,食品产业以41%的产值占比稳居主导,同比增长10.7%,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彭继军介绍,当前,鱼峰区正按照二季度自治区经济发展调度会和柳州市经济工作部署会议的要求,切实增强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盯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转变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咬定上半年经济发展目标冲刺。
全链条推动经济回稳向好。鱼峰区以“一产夯基、二产提质、三产融合”为路径,构建螺蛳粉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进一步加大现代设施农业配套建设,做好螺蛳粉原材料等土特产文章;建立龙头企业“一企一策”产能挖潜机制,力促兴柳食品、沪桂食品等重点企业开拓线下和海外市场。服务业方面补齐短板,进一步做好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等工作。出台《鱼峰区2025年稳经济促发展激励方案》,推动经济回稳向好。
全周期加速推进重大项目攻坚。鱼峰区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围绕园区集中供热项目招引一批预制菜、生物医药(中医药)、医疗器械产业、人工智能项目,形成产业聚集。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通过四家班子带头下沉一线指挥、百名干部下基层、打造“选房超市”一站式服务等多维发力,不断刷新“进度条”,推动城中村改造继续走在全市全区前列,着力打造柳州城市更新新样板。
全方位精准招商赋能产业升级。鱼峰区聚焦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终端四大产业,配套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三大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升级实施“大区招商”工作,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布局磁能灭菌智能系统设备等一批智能化生产线,推动投资3.6亿元的熵界智控AI智能产业园落地。加速推动智能制造产业,促进鱼峰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供热应用场景,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定向对接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集聚发展。
彭继军表示,在《2025年一季度广西优化营商环境水平监测报告》中,鱼峰区一季度优化营商环境名列全区第六,进入第一方阵。鱼峰区将纵深推进“放管服”和“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全要素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持续深化“企业服务年”和“进园入企”活动,实行领导班子和行业主管部门“双轨”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开展精准化、差异化服务。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