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11时18分,广西首个、全国水运行业首批“品质工程”——红花二线船闸顺利实现试通航,标志着我市水运通航能力从500吨级提升至3000吨级,进一步满足柳江航运增长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红花二线船闸顺利试通航
据悉,柳江是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第二大支流,也是广西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一干线三通道”中的“北线通道”。新建成通航的红花二线船闸工程是北线通道的关键控制性项目。
红花二线船闸项目位于鱼峰区里雍镇、布置于柳江红花水利枢纽一线船闸左侧,等级为Ⅱ级2000吨级船闸,总投资约29.63亿元,于2016年11月29日开工,建设工期68个月,设计标准能满足3000吨级船舶通航,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2860万吨。
船舶进入红花二线船闸等待过闸通往下游
船舶等待下闸闸门开启
作为广西第一个,也是全国水运工程首批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红花二线船闸参照智慧船闸进行了创新建设。整体船闸工程按照“无人值班、少人应急”的原则,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做到船闸运行维护管控一体化,并实现多级船闸远程集中控制,降低船闸运维成本,提高船闸运行安全可靠性和过闸效率。
活动仪式现场
通航现场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韦宁介绍,红花二线船闸项目的建成,意味着我市水运事业发展中一大“卡脖子”难题——红花一线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加快我市对接西江经济带、实现柳江二级航道全线通航、补齐水运发展短板、推进柳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加快形成柳州工业品直航大湾区水上运输大通道。
在未来,红花二线船闸还将进一步提高广西水系航道干支衔接能力,更好地发挥水路运输比较优势,有效带动沿江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发展,对我市及沿线城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过闸
当天,最高吨级达1200吨的15艘船舶来到通航现场,率先体验通航红花二线船闸。
在柳江跑船运输近十年的船主韦志勋说,这10年,柳州的水运事业持续向好发展,今天又见证了红花二线船闸通航,他感到非常激动。
“今天我们的船过来体验新船闸的试通航,从红花水电站上游,通过红花二线船闸至下游,只需要30分钟左右,非常快!”韦志勋说,他的船主要是运输集装箱,将柳州出口货物通过水路运到香港。红花二线船闸通航之前,他们只能通过红花一线船闸进行运输,遇到水路繁忙的时候,可能要在这里等上六七天。二线船闸通航后,将大大节约他们的运输时间和成本。
【打印正文】